讨论这个问题,对于刚进校的同学来说,专业课还没有完全了解,也无法从专业知识和学科发展上来展开。所以可以理解为从家长、社会、媒体上获取的看法,以及对于以后工作前景的讨论。说白了,可以认为是电气出来进的以国网为主的单位,与BAT等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咨询类企业待遇相差甚远。
毕竟人都是很现实的趋利动物。
觉得电气“末路”了,大概是觉得学术上的研究已经饱和,发论文难,理论突破难;国网的待遇没有以前好,社会上又有那么多薪水高的公司,完全没有竞争力。
金融、IT的确是当下热门,待遇也是令人羡慕,但是能够站在最顶端的人也只能是精英。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关系,投行只面对那么几所顶级名校;你羡慕码农的工资,却不知道凌晨还在工作的他们,每阶段都要学习新的技术的他们。虽然有人说那我做最底层的待遇也不错啊,但是不是入了一个行业就是万事大吉,你能不能生存下来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。
你听到的“希望”并不一定是你能达到的。
学金融需要很好的数学,现在也有要求一定编程能力,CPA、CFA的证书也不是那么好考,人脉圈也相当重要。做IT的也需要经常学习新东西,要有一定代码量的训练和项目经验,以及面对加班要学会习以为常。
相对来说,你只需要踏踏实实复习几门专业课,通过国网12月150道选择题的考试,就能获得一份体面的待遇还算可以的稳定的工作。你不需要去刷实习经历,也不一定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,你只要通过那个考试,虽然这个过程就是高考和考研那样的应试教育,但是对于国内读书的同学来说,这不正是所擅长的吗?
这样,电气的性价比还不高吗?
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那样天赋异禀才华横溢,或者有那么好的机遇。大部分人都只是平凡人。
我不否认如果你很优秀,有很高的才华或者有足够的心性,愿意付出足够的努力承担的住辛苦,那么你可以选择转投热门行业,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。热门的行业代表了竞争的激烈,竞争代表了有收益也有牺牲。
在能源革命以前,电能还是最重要的能源。中国国情的缘故,电力是国家垄断。垄断代表了国网不会有很高的上限,但是下限并不会差。国网职工享受类似公务员的待遇,可能会更好一点,能更多参与到技术工作中去。对于像我这样自认为是天资一般但踏实认真肯吃苦的人,这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安稳、舒适的日子有的人会很喜欢,充满挑战、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也有人向往。但是前提都是你是否有这样的实力,还有你希望成为哪种人,选择哪种生活。
其实这像极了,是在北上广一线城市还是在二三线城市生活。有人偏爱大城市,机会众多,资源优质,诱惑众多;有的人喜欢小城市,交通方便,生活成本低,节奏缓慢。
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国网正式编制内职工的待遇。从家境来看我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挺幸福的。说一句现实的话,国网里的人付出的辛苦却能拿到两倍付出应得的工资,大企业的员工却要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拿两个人工资。再考虑到所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呢?
虽然国网的工资待遇和互联网、金融企业的差距明显,但是想想付出和回报呢?有人认为我在国网或者电气制造企业兢兢业业,却还不如应届的计算机毕业生。但是他们有想过自己在制度内做的改变或者学习过新的技术吗?有想过自己在打卡下班享受生活的时候人家却在辛苦加班?
而且,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。这不是专业问题行业问题,这是个人问题。
谁不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?谁不希望自己能够过得“有生活”一点?
但是世上哪有这种一劳永逸、两全其美的事情?
我也见过国网内部有人在不断学习,考上注电;有人在技能竞赛上获奖,获得升职;也有人开创副业,混的风生水起。稳定安逸的环境里也能创造出自己的价值。
所以电气是个好专业,行业也是不错的,但是关键还是看自己。所以还是看清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,找准自己的定位。
已经学了电气的同学如果真的再有不甘,在研究生阶段也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有前途的专业方向,金融也好CS也好。不管以后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,至少也是自己的选择。